福建師范大學2021年2月課程考試《政治經濟學》作業(yè)考核試題(資料答案)

可做奧鵬全部院校在線離線作業(yè)畢業(yè)論文QQ:3230981406 微信:aopopenfd777

發(fā)布時間:2021/1/17 22:27:50來源:admin瀏覽: 22 次

可做奧鵬院校所有作業(yè),畢業(yè)論文,咨詢請?zhí)砑観Q:3230981406      微信:aopopenfd777



《政治經濟學》期末考試 
姓名:                   專業(yè):
學號:                   學習中心:

成績:

一、(請將答案填在下表中,每題1分,共25分)
                                
1
、在生產關系體系中,決定生產關系性質的是(   
A
人們在直接生產過程中的相互關系   B產品分配關系
C
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                D人們在交換和消費過程中的關系
2
、經濟規(guī)律的客觀性意味著(   
A
人們在經濟規(guī)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                
B
它作用的后果是永遠不可改變的
C
它的存在和發(fā)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D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時間、地點和條件限制的
3
、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產關系要聯系(   
A
生產力和上層建筑                                B某個社會特有的經濟規(guī)律
C
生產力和生產方式                                D某個社會的基本經濟規(guī)律
4
、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   
A
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      B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矛盾
C
個別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矛盾 D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
5
、與賒購商品有關的貨幣職能是(   
A
價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貯藏手段
6
、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   
A
不同商品生產中的兩種不同性質的勞動
B
同一商品生產中分別進行的兩個勞動過程
C
商品生產中同一勞動的兩重屬性
D
勞動過程中兩種不同職能的分工
7
、在商品價值中(   
A. C+V+M
都是在這次生產過程中新創(chuàng)造的價值
B. C+V
是由舊價值轉移來的,M是新創(chuàng)造的價值
C. C
是由舊價值轉移來的,V+M是新創(chuàng)造的價值
D. C
是不變資本價值轉移來的,V是可變資本價值轉移來的,M是新創(chuàng)造的價值
8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   
A
價值形成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tǒng)一
B
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tǒng)一
C
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統(tǒng)一
D
生產使用價值的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統(tǒng)一
9
、馬克思區(qū)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依據是資本的不同部分(   
A
價值周轉方式不同                        B在價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C
在價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 價值轉移的方式不同
10
、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意味著(   
A
可變資本在全部資本中的比重下降                
B
流動資本在全部資本中的比重下降
C
不變資本在全部資本中的比重下降
D
固定資本在全部資本中的比重下降
11
、資本積聚是(   
A
剩余價值的資本化                                B小資本聯合成大資本
C
個別資本通過資本積累增大資本總額        
D
工人的剩余勞動創(chuàng)造的
12
、無產階級相對貧困化是指(   
A
無產階級的收入在社會國民收入中的比重上升
B
無產階級的收入在社會國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
C
無產階級的收入絕對量的下降
D
無產階級的物質生活狀況絕對惡化
13
、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要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是(   
A
實行邊生產、邊銷售、邊采購                        
B
投入的資本能不斷增殖
C
使資本在空間上按比例并存,在時間上繼起
D
流通過程和生產過程順利的通過
14
、資本的周轉速度(   
A
與周轉時間成正比,與周轉次數成反比
B
與周轉時間成正比,與周轉次數成正比
C
與周轉時間成反比,與周轉次數成正比
D
與周轉時間成反比,與周轉次數成反比
15
、社會總資本再生產問題的核心是(   
A
恢復原有規(guī)模的再生產                B擴大原有規(guī)律的再生產
C
社會總產品的實現                        D生產資料生產的優(yōu)先增長
16
、固定資本更新是(   
A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fā)的原因
B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fā)的基礎
C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fā)的因素
D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fā)的條件
17
、資本主義級差地租產生的原因是(   
A
土地肥沃的差別                                B土地位置的差別
C
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                D土地私有權的存在
18
、平均利潤率形成后,價值規(guī)律發(fā)生作用的形式是市場價格圍繞著(   
A
價值上下波動                        B生產價格上下波動
C
壟斷價格上下波動        D成本價格上下波動
19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   
A
私人壟斷資本的一種表現形式                
B
國內壟斷和國際壟斷相結合的壟斷資本主義
C
工業(yè)壟斷與銀行壟斷相結合的壟斷資本主義        
D
壟斷資本與國家政權相結合的壟斷資本主義
20
、金融寡頭在經濟上的統(tǒng)治是通過(   
A
股份公司實現的                        B參與制實現的
C
控制國家政權實現的                D競爭實現的
21
.在資本循環(huán)過程中,生產資本的職能是(   
A
為榨取剩余價值準備條件        B生產剩余價值
C
實現剩余價值                                D分割剩余價值
22
.資本的周轉速度(   
A
與周轉時間成正比,與周轉次數成反比
B
與周轉時間成正比,與周轉次數成正比
C
與周轉時間成反比,與周轉次數成正比
D
與周轉時間成反比,與周轉次數成反比
23
.絕對剩余價值的產生是(  
A
個別資本家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結果
B
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結果
C
工人必要勞動時間不變,延長工作日的結果
D
工人工作日不變,縮短工人必要勞動時間的結果
24
.區(qū)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依據是(  
A
它們的價值周轉方式不同
B
它們在價值增殖過程中的作用不同
C
它們在生產使用價值過程中的作用不同
D
它們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態(tài)不同
25
.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取決于(  
A
總資本的大小       B不變資本的大小
C
可變資本的大小    D生產規(guī)模的大小
二、多項選擇題(請將答案填在下表中,每題3分,共27分)
1        2        3        4        5        6        7        8        9
                                                                
1
、貨幣是(   
A
人們協商的產物                                        B處于相對價值形式的商品
C
經常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D商品交換發(fā)展的結果
E
商品內在矛盾的必然結果
2
、勞動不是商品,因為(   
A
勞動發(fā)生在購買之后,而不是發(fā)生在購買之前
B
承認勞動是商品,無異于否定資本主義剝削
C
它本身沒有價值                        
D
如果勞動是商品它的價值就是無法確定
E
它不能拿到市場上去交換
3
、屬于固定資本無形磨損的是(   
A
生產原設備的勞動生產率提高、價值下降
B
木質建筑結構磨損                        C鋼鐵設備銹蝕                
D
刀具使用磨損
E
新機器取代舊機器,原機器設備貶值
4
、借貸資本的利息(   
A
是剩余價值的特殊轉化形式                
B
是平均利潤的一部分
C
是企業(yè)全部利潤                                        
D
是職能資本家為取得貨幣資本使用權而支付的一部分m
E
體現著借貸資本家和其他資本家集團共同剝削工人的關系
5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資本輸出的特點表現為(   
A
資本輸出的規(guī)模有了巨大增長
B
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資本滲透大大加強
C
資本輸出的流向側重于制造業(yè)和第三產業(yè)
D
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資本滲透大大加強
E
私人對外直接投資比重迅速增大
6
.決定商品流通所必要的貨幣量的因素有(  
A
貨幣供應量      B待流通的商品量   C價格水平    
D
貨幣流通速度    E紙幣的發(fā)行量
7
.價值是(  
A
商品的自然屬性    B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   
C
交換價值的基礎
D
使用價值的前提    E體現商品的社會屬性
8
.相對過剩人口是(  
A
社會生產發(fā)展的必然產物
B
人口增長的必然規(guī)律
C
資本主義的產業(yè)后備軍
D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E
資本對勞動力需求相對減少的同時,勞動力的供給絕對增加
9
.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區(qū)別和聯系是(   
A
二者都延長剩余勞動時間,提高了剩余價值率
B
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起點
C
相對剩余價值以生產技術變革為條件,絕對剩余價值不以技術進步為條件
D
絕對剩余價值生產要求延長工作日,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部要求延長工作日
E
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現代資本主義提高剝削程度的主要方式
三、((共18分))
1
、如何理解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6分)
2
、簡述馬克思研究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兩大理論前提。(6分)
3
、簡述資本積累的必然性,以及影響資本積累的因素(6分)
四、(每題15分,共30分)
1
、試述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根本條件。
2
、試述職能資本家是如何瓜分剩余價值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作業(yè)咨詢 論文咨詢
    微信客服掃一掃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