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關系學2466》21秋在線作業(yè)2-00001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30 道試題,共 60 分)
1.組織的自我形象是其( )
A.實際的社會形象
B.公眾形象
C.期望建立的社會形象
D.過去已建立的社會形象
2.行動者之間發(fā)生性質相同、方向一致的行動過程,具體表現有模仿、服從及從眾等,這屬于()。
A.物資互動
B.直接互動
C.順從互動
D.合作互動
3.決定廣告策劃成敗的關鍵是( )
A.廣告定位
B.廣告創(chuàng)意
C.廣告訴求
D.廣告調查
4.電視和廣播媒介的共同弱點是( )
A.感染力較差
B.功能單一
C.傳播效果較弱
D.傳播效果稍縱即逝
5.在一定條件下,多種需要中會有一種最為迫切、起主要支配作用的需要,即( )
A.自尊需要
B.勝任需要
C.成就需要
D.優(yōu)勢需要
6.一個社會組織的領導者必須對本組織的聲譽和形象承擔( )
A.直接責任
B.間接責任
C.技術責任
D.綜合責任
7.組織的全員公關培訓即指對全員進行公關教育,其重點是( )
A.公關知識普及教育
B.公關思想及意識教育
C.政治思想教育
D.公關能力教育
8.對公眾傳播語言的首要要求是( )。
A.準確
B.簡潔
C.得體
D.清楚
9.以下哪個時期提出開放系統(tǒng)的“雙向對稱”公共關系模式的基本思想。()
A.巴納姆時期
B.艾維·李 時期
C.愛德華·伯內斯時期
D.斯科特·卡特李普時期
10.( )是公共關系工作對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部分。
A.員工關系對象
B.媒介關系對象
C.顧客關系對象
D.社區(qū)關系對象
11.公共關系的根本職責是:( )
A.危機處理
B.售后服務
C.協(xié)調溝通
D.新聞報道
12.公共關系研究人和人的關系的角度是:( )
A.信息傳播溝通角度
B.社會心理學角度
C.市場營銷學角度
D.交際學角度
13.西方公共關系學界認為最早問世的公共關系學的理論書籍是:( )
A.《公眾輿論的形成》
B.《原則宣言》
C.《修辭學》
D.《有效的公共關系》
14.關系到組織生死存亡、決定組織成敗的那部分公眾稱之為( )。
A.內部公眾
B.組織公眾
C.首要公眾
D.順意公眾
15.組織的公關形象策劃要對公眾進行研究,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 )
A.研究目標公眾對組織的特殊視角
B.鑒別目標公眾的權利要求
C.建立有效的公眾形象
D.研究目標公眾的類型
16.進入信息時代,危機的信息傳播比危機本身發(fā)展要快得多,這體現了危機的()特征。
A.突發(fā)性
B.意外性
C.破壞性
D.輿論聚焦性
17.組織日常公共關系活動中最常見的傳播溝通方式是( )。
A.口頭傳播
B.視覺傳播
C.網絡傳播
D.大眾傳播
18.公共關系學專門研究( )
A.組織與公眾傳播溝通問題
B.組織與公眾之間關系的穩(wěn)定問題
C.組織與社區(qū)之間的傳播溝通問題
D.組織的內部運營問題
19.( )是指個人與個人直接的信息交流溝通方式。
A.自我傳播
B.人際傳播
C.群體傳播
D.大眾傳播
20.( )是目前社會組織公眾傳播中最為重要、運用最為廣泛的系統(tǒng)性視覺傳播媒介。
A.CI系統(tǒng)
B.VI 系統(tǒng)
C.CIM系統(tǒng)
D.DI系統(tǒng)
21.霍爾把一般人常用的空間距離分為四種類型,空間距離在1.5米~4米范圍內為( )。
A.親密距離
B.私人距離
C.社交距離
D.公眾距離
22.公共關系作為一種職業(yè)和一門學科,最早產生于( D易)
A.法國
B.奧地利
C.英國
D.美國
23.在VIS中,應用最廣泛、出現頻率最高的要素是( )
A.標志
B.標準字
C.標準色
D.企業(yè)造型
24.運用主觀能動的力量,去促使事物向著有利于組織的方向去轉變的策略稱之為( )。
A.知變
B.應變
C.改變
D.促變
25.美國著名公關學者雷克斯?哈羅博士認為公共關系是()
A.一種傳播管理行為
B.一種管理職能
C.一門藝術和科學
D.一種公眾性的關系
26.以下屬于電子媒介的特點是( )。
A.保存性強
B.對輿論領袖的影響大
C.時效性差
D.速度快、現場感強
27.雙向不平衡模式認為,當組織與公眾發(fā)生沖突時,解決的辦法是要求( )
A.組織改變公關行為
B.媒介改變行為方式
C.公眾改變行為
D.組織與公眾共同改變行為
28.公共關系的主體是:( )
A.團體
B.公眾
C.個人
D.組織
29.企業(yè)與本企業(yè)產品或服務的購買者、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稱之為( )。
A.員工關系
B.顧客關系
C.媒介關系
D.社區(qū)關系
30."一窩蜂"現象指的是( )
A.流行
B.流言
C.時髦
D.時狂
二、多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40 分)
31.有效文字傳播的特征有( )。
A.準確
B.簡潔
C.得體
D.清楚
E.詳細
32.從微觀看,公共關系的功能主要有( )。
A.連接與溝通功能
B.整合功能
C.協(xié)調功能
D.約束功能
E.增效功能
33.“美譽度”是一個社會組織獲得公眾贊美、稱譽的程度,生產性企業(yè)美譽度內容可分解為( )。
A.產品評價
B.服務評價
C.貢獻評價
D.文化評價
E.政績評價
34.組織公共關系管理活動中最常用的以口頭傳播為主要手段的有( )。
A.公眾演講
B.院外游說
C.報紙
D.廣播
E.電視
35.現代公共關系特征有( )。
A.公共關系學科規(guī)范化
B.公共關系教育專門化
C.公共關系工作職業(yè)化
D.公共關系行業(yè)國際化
E.公共關系普遍化
36.詹姆斯格魯尼格教授的卓越傳播的三個層次是:( )
A.傳播核心層
B.知識核心層
C.心理核心層
D.文化核心層
E.素質核心層
37.傳統(tǒng)的4P理論以同質性高、無顯著差異的消費者大眾為基礎,確定了營銷的4個組合因素,即( )。
A.產品
B.價格
C.渠道
D.促銷
E.方便
38.公共關系樹立組織形象的意義是:( )
A.組織形象是組織的無形資產
B.良好的組織形象能夠激勵士氣
C.推動全球性問題的研究和解決
D.良好的組織形象有利于營造和諧的組織社區(qū)環(huán)境
E.讓公眾利益貫穿于組織決策過程的始終
39.組織的公共關系狀態(tài)包括:( )
A.社會關系狀態(tài)
B.社會輿論狀態(tài)
C.人際關系狀態(tài)
D.人群關系狀態(tài)
E.公眾發(fā)展狀態(tài)
40.政府公共關系的客體包括( )
A.個體公眾
B.組織公眾
C.內部公眾
D.外部公眾
E.目標公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