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大《公共政策學(本科)》在線作業(yè)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50 道試題,共 100 分)
1.現代意義上的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研究和教育始于
A.18世紀的西方
B.20世紀的東方
C.19世紀的東方
D.20世紀的西方
2.下列不是理性最優(yōu)選擇條件的是
A.決策者具有最優(yōu)理性
B.決策目標單一明確
C.把決策行為視為整體
D.人存在理性缺陷
3.美國學者伍德羅·威爾遜認為公共政策是由何人制定
A.政治家
B.有關公共部門
C.社會團體
D.政府
4.下列有關公共物品描述正確的是
A.具有排他性
B.具有競爭性
C.能提供給所有人
D.非經提供費用不得使用
5.下列不屬于公共職能中的政治職能的是
A.外交職能
B.宏觀調控職能
C.軍事保衛(wèi)職能
D.治安職能
6.下列那個內容不屬于博弈理論的內容
A.孤立的最優(yōu)選擇
B.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參與者
C.彼此存在利害關系
D.互動決策
7.公共政策倫理所強調的是政策制定與政策執(zhí)行的哪一方面
A.合法性
B.調控功能
C.分配職能
D.道德特征
8.亞當斯密認為什么是政府經濟政策的最佳選擇
A.國家干預
B.國家壟斷
C.財政政策
D.放任主義
9.從政治角度講制定并實施公共政策的目的是
A.實現公眾利益
B.滿足需要的調節(jié)手段
C.管理眾人的事
D.實現正義治理國家
10.根據所要分配的利益類型,公共政策可分為
A.分配型政策和再分配型政策
B.實質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C.管制型和自我管制型
D.物質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
11.下列政策哪一個是從領域角度來分類的
A.管制型
B.科技型
C.決定型
D.協調型
12.公共政策的本質特征是
A.社會公共利益分配
B.解決社會問題
C.配置社會資源
D.規(guī)范社會主體的行為
13.公共政策與政策環(huán)境的關系是
A.兩者之間是對立的
B.公共政策決定政策環(huán)境
C.政策環(huán)境決定公共政策
D.兩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14.廣義的合法性政策之合法是指
A.符合國家法律
B.符合道德規(guī)范
C.符合行政法規(guī)
D.能夠被公眾認可、接受、遵從和推行
15.下列屬于廣義決策內容的是
A.問題確認
B.效果評估
C.政策調整
D.政策終結
16.漸進模型多適用于下列哪種情況
A.貨幣貶值
B.社會形勢穩(wěn)定
C.人口劇增
D.環(huán)境污染
17.下列哪個是精英理論的主要觀點
A.作為統治者的少數人并非是作為被統治者的多數人的代表
B.群體成員的共同性
C.對群體的過分自信
D.一致性思維
18.為公共權力設定法定界限的原因是
A.法無禁止即自由
B.法無授權即禁止
C.對權力擴張的本性的警惕
D.促進經濟發(fā)展
19.三權分立是指哪三權分立
A.政治、經濟和社會管理權力
B.外交、司法和公共權力
C.立法、行政與司法權力
D.軍事、經濟管理和民主權力
20.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觀點是
A.決策目標單一明確
B.決策者具有絕對理性
C.人的目的是多元的
D.決策過程中不考慮時間和其他政策資源的消耗
21.公共政策的主導作用在于
A.提供公共產品
B.有效解決社會問題
C.分配社會資源
D.規(guī)范社會秩序
22.環(huán)境作用于政治系統的要求表現在
A.公眾接受選舉結果
B.公眾遵守國家法律
C.公眾對社會環(huán)境提出的改進意見
D.公眾依法繳納稅款
23.狹義的政策合法性之合法是指
A.制定政策依據一定的程序
B.符合國家法律
C.符合道德規(guī)范
D.能夠被公眾認可、接受和遵從
24.下列哪個不屬于小組意識模型的特點
A.一致性思維
B.很強的群體凝聚力
C.一以貫之的價值偏好
D.有傾向性地選擇信息
25.在印象形成過程中一種夸大化的感覺和看法是什么心理效應
A.光環(huán)效應
B.首因效應
C.近因效應
D.從眾效應
26.為避免先入為主的 “先有結論、后求論據、正方充分、反方缺失”的論證方式,應采取
A.經濟可行性的論證方式
B.政治可行性的論證方式
C.技術可行性的論證方式
D.不可行的論證方式
27.決策中最重要的特性
A.科學性
B.民主性
C.選擇性
D.系統性
28.下列有關混合掃描理論觀點不正確的的是
A.完全理性主義沒有缺陷
B.重視社會上最有權勢的組織集團的利益
C.漸進主義重視政治上弱勢群體的利益
D.對外宣戰(zhàn)不適用于漸進主義
29.要正確處理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屬于什么原則
A.系統原則
B.信息原則
C.預測原則
D.客觀原則
30.歸納演繹屬于哪種思維方法
A.逆向思維方法
B.經驗思維方法
C.邏輯思維方法
D.直覺思維方法
31.聽證制度最早源于
A.西方國家
B.現代美國
C.古希臘
D.古埃及
32.下列哪個屬于文化環(huán)境的范疇
A.地理環(huán)境
B.經濟環(huán)境
C.社會環(huán)境
D.政治文化
33.衡量政策有效性的關鍵性要素是
A.目標群體對政策的認同
B.是否實現公共利益
C.是否解決社會問題
D.制定政策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34.歸納推理屬于哪種論證方法
A.分類論證
B.方法論證
C.權威論證
D.概括論證
35.決策的首演前提是
A.政策目標確定
B.價值判斷
C.事實因素
D.公共利益
36.被稱為政策評估的組織保障的是
A.制定評估方案
B.確定評估對象
C.挑選評估人員
D.機構設置
37.下列政策主體不屬于官方決策者的是
A.行政人員
B.國會議員
C.政黨
D.法官
38.我國最高權力機關是
A.國務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檢察院
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39.政策執(zhí)行得以成功的基礎條件是
A.權威
B.信息
C.技術
D.合格的執(zhí)行者和勝任的執(zhí)行隊伍
40.微觀政治的主體是指
A.行政機構
B.社區(qū)
C.政黨
D.利益團體
41.制度理論認為什么是公共政策的母體
A.社會問題
B.政策議程
C.公共利益
D.政府制度
42.下列哪個模型屬于抽象模型
A.交通地圖
B.圖表
C.飛機模型
D.沙盤
43.全民公決起源于
A.三權分立制
B.古希臘雅典的公民大會
C.君主立憲制
D.議會民主制
44.政策執(zhí)行手段中具有平等性、間接性和關聯性特點的是
A.行政手段
B.經濟手段
C.法律手段
D.教育手段
45.在社會問題的確認過程中,什么是確認的關鍵
A.社會狀況不理想
B.權力因素
C.社會現象不合理
D.特定大多數人的確認
46.下列有關科塞的沖突理論描述錯誤的是
A.沖突是資源分配的爭斗
B.沖突是價值觀的爭斗
C.沖突是一個社會的重要的平衡機制
D.沖突不具有正功能
47.公共政策制定的合法性體現在
A.解決社會問題
B.維護公共利益
C.具有公共權力
D.由政府和公共部門制定
48.下列那個原因不屬于層級分析法中問題情勢可能的原因
A.必然的原因
B.可能的原因
C.合理的原因
D.可行的原因
49.從科學角度看學習公共政策的原因是
A.產生專業(yè)性建議
B.有助于增進社會領域的知識
C.尋求有效的解決社會問題方案
D.完善政策制定過程
50.團體理論認為政治體系最根本的使命就是
A.解決社會問題
B.分配社會資源
C.實現公共利益
D.調和團體之間的沖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