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師《人格心理學》在線作業(yè)一-0005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20 分)
1.人格心理學中交互作用論范型的代表人物是____。
A.埃里克森
B.弗洛伊德
C.班杜拉
D.沙利文
2.()定義主要是列舉出所有屬于人格的東西。它有助于確立人格的外延。
A.羅列式定義
B.層次性定義
C.適應性的定義
D.區(qū)別性定義
3.()的基本方式是向受測者提供預先編制的一些未經組織的、意義模糊的標準化刺激情境,讓受測者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況下,自由地對刺激情境作出他的反應,然后通過分析受測者的反應,推斷受測者的人格特征。
A.問卷調查
B.投射測量
C.情境測驗
D.行為觀察
4.____著重從個體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獨特的個體為研究對象,通過談話、觀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廣泛地收集材料。
A.臨床研究
B.相關研究
C.調查研究
D.實驗研究
5.威信、承認、地位、名譽和賞識屬于()。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認知需要
6.____主要成分是原始的沖動和各種本能、通過種族遺傳得到的人類早期經驗以及個人遺忘了的童年時期經驗和創(chuàng)傷性經驗、不合倫理的各種欲望和感情。
A.無意識
B.前意識
C.潛意識
D.意識
7.個體心理學是由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家和精神病醫(yī)生()創(chuàng)立的。
A.阿爾弗萊德 阿德勒
B.榮格
C.霍妮
D.弗洛姆
8.當兒童解決了歐底帕斯或愛莉克拉情結后,他們的里比多沖動就處于暫時的潛伏狀態(tài),性興趣被其他興趣所取代。這個時期是()
A.口腔期
B.肛門期
C.潛伏期
D.生殖期
9.如果我順從,別人就不會傷害我,屬于()。
A.趨向他人(依從型)
B.反對他人(敵對型)
C.逃避他人(退縮型)
D.嫉妒他人(焦慮型)
10.____完全是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組成的。
A.自我
B.超我
C.本我
D.他我
二、多選題 (共 16 道試題,共 32 分)
11.阿德勒認為理解生活風格的途徑包括____。
A.出生順序
B.早期記憶
C.潛意識夢境的分析
D.自由聯想法
12.弗洛伊德認為人有三種焦慮,包括____。
A.現實焦慮
B.神經質焦慮
C.情緒焦慮
D.道德焦慮
13.羅杰斯認為在走向自我實現的過程中,人具有以下特征:()。
A.對經驗日益開放
B.越來越重視存在的經驗
C.對自己機體的信賴不斷增強
D.條件的價值
14.孔子認識到影響人格形成與發(fā)展的因素有()。
A.學習與教育因素
B.先天因素
C.環(huán)境因素
D.主觀努力因素
15.羅洛·梅認為人格具有六個特征()。
A.中心性和自我肯定
B.參與與覺知
C.自我意識
D.焦慮
16.多拉德和米勒將沖突分為()。
A.接近一接近沖突
B.回避一回避沖突
C.接近一回避沖突
D.雙重接近一回避沖突
17.場依存──場獨立性的認知方式有幾個特征()。
A.過程變量
B.普遍性
C.穩(wěn)定性
D.中性
18.阿德勒根據人們所具有的社會興趣的程度,劃分出幾種類型的人,包括____。
A.統治—支配型
B.索取—依賴型
C.回避型
D.社會利益型
19.人格是()。
A.心理行為模式
B.獨特的
C.相對穩(wěn)定的
D.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形成的
20.精神分析療法的技術有以下()種。
A.自由聯想法
B.夢境分析法
C.直接分析療法
D.抽象理解法
21.霍妮總結的神經癥的人格類型有()。
A.趨向他人(依從型)
B.反對他人(敵對型)
C.逃避他人(退縮型)
D.嫉妒他人(焦慮型)
22.人格理論具有一般的科學理論的功能,包括____。
A.指導啟發(fā)的功能
B.組織整合的功能
C.解釋說明的功能
D.預測發(fā)現的功能
23.CPC是循環(huán)過程的三個周期,它由三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來代表,即()、()、()。
A.周視
B.先取
C.控制
D.模仿
24.無意識的特點有()。
A.無矛盾性
B.無時間性
C.非現實性
D.能量大
25.奧爾波特認為在人格特質研究中,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
A.常規(guī)研究方法
B.臨床研究
C.相關研究
D.特殊規(guī)律研究法
26.林達塞根據反應方式把投射測驗依次分為()。
A.聯想法
B.構造法和表露法
C.完成法
D.選擇或排列法
三、判斷題 (共 24 道試題,共 48 分)
27.人和動物都遵循同樣的學習律。
28.榮格認為人格結構本身就是一個動力系統,這個系統具有絕對閉合的性質。
29.人格結構的深層部分是意識,弗洛伊德把它定義為不曾在意識中出現的心理活動和曾是意識的但已受壓抑的心理活動。
30.感覺尋求取向有幾種表現形式,第一,渴望參與各種冒險行動,以獲得刺激體驗。第二,通過違反常規(guī)的生活方式來獲得感覺刺激。第三,對無聊的敏感度。
31.文化人類學主張人格是由文化塑造的,其理論就是文化決定論。
32.類化又稱辨別化,是一種與類化相反的現象,指的是個體能對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行為反應。
33.人格教育的總目標是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培養(yǎng)兒童、青少年良好的人格品質與健全的人格。
34.特質被看做是一種神經心理結構,它是具體可見的,也可由個體的外顯行為推知其存在。
35.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這一階段是人格心理學中主要人格理論體系的成熟時期。
36.哈特曼使用“結構的中性化”概念來實現自我離開本我,賦予自我自主性。所謂能量中性化是把本能的能量改變成非本能模式的過程。
37.斯金納認為,形成操作性條件反射的關鍵就在于刺激。
38.意識是人格的表層部分,是人能隨意想到、清楚覺察到的主觀經驗所組成。
39.內驅力是指迫使有機體行動的任何一種強烈的刺激,它們一般是后天習得的。
40.布斯與普洛明區(qū)分出了三種氣質傾向,這就是情境性、活動性和交際性。
41.弗洛伊德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chuàng)立了科學心理學史上的第一個人格心理學體系即精神分析。
42.如果你要了解某個人的自我,你可以去了解他所喜歡的幽默是什么。
43.作為人格的科學研究早在20世紀初就逐步形成了三種主要的傳統或研究途徑、這就是臨床研究、相關研究、邏輯研究。
44.人格心理學的研究過程第一個階段是觀察與描述,研究者觀察與描述有關心理現象和問題,收集有關的事實材料。
45.個體為了消除焦慮,就會形成一種具有防御功能的自我覺知系統.或一套衡量自己行為的標準,這就是覺知系統。
46.人格心理學的發(fā)展過程中的第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各種人格理論體系相互對立和界限分明的局面逐漸消失,出現了綜合化的趨勢。
47.人格教育的專門途徑包括在學科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在班級、團隊活動中滲透人格教育、環(huán)境熏陶等。
48.人格教育的總目標是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培養(yǎng)兒童、青少年良好的人格品質與健全的人格。
49.個性化的目的在于盡可能充分地認識自己或達到一種自我意識,或稱為自我意識的拓展。
50.霍妮主張把人格看作是完整動態(tài)的本我,本我具有獨立性和整體性,其內部包含各種構成要素。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