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師《中國歷史地理》在線作業(yè)一-0004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20 道試題,共 40 分)
1.我國的人口第一個高峰時期是()。
A.元始二年
B.西漢初年
C.春秋時期
D.戰(zhàn)國時期
2.歷史時期,我國的孔雀分布:首先在長江流域;其次在();再次在滇西南地區(qū)。
A.四川盆地
B.兩湖地區(qū)
C.陜西地區(qū)
D.嶺南地區(qū)
3.()是我們現(xiàn)在研究古代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及中亞歷史地理的重要資料。
A.《大唐西域記》
B.《島夷志略》
C.《瀛涯勝覽》
D.《馬可波羅行記》
4.中國歷史上最久的地方行政區(qū)劃是()。
A.郡
B.州
C.縣
D.省
5.我國是一個森林分布較廣的國家,目前的森林覆蓋率為()左右。
A.12﹪
B.13﹪
C.14﹪
D.15﹪
6.漢唐時期的內(nèi)河航運以()為主干線。
A.長江
B.黃河
C.珠江
D.靈渠
7.歷史時期森林與草原、荒漠的分界線,()中記載為龍門至碣石。
A.《漢書》
B.《水經(jīng)注》
C.《史記》
D.《華陽國志》
8.我國古代實際人口總數(shù)第一次突破一億大關是在()時期。
A.南宋
B.唐朝末期
C.漢朝
D.北宋
9.揚一益二是指今天的揚州和()。
A.成都
B.蘇州
C.杭州
D.南京
10.西晉時期,人才的重心轉(zhuǎn)移到了()。
A.司州
B.荊州
C.兗州
D.徐州
11.六朝古都是指今天的()。
A.洛陽
B.西安
C.南京
D.北京
12.()以后,秦嶺淮河一線以南才出現(xiàn)有大象。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13.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政權是()。
A.宋
B.明
C.清
D.元
14.永壽三年(157年),全國人口為()余萬,這是史書記載的人口最高數(shù)。
A.5648
B.5748
C.5848
D.5898
15.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有()億人。
A.11
B.12
C.10
D.12.95
16.()時開鑿了靈渠,即興安運河,溝通了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
A.東漢
B.西漢
C.春秋戰(zhàn)國
D.秦
17.我國古代的農(nóng)書《四民月令》的作者是()
A.賈思勰
B.氾勝之
C.崔寔
D.徐光啟
18.以()為中心,以“馳道”(公元前220年修)或“直道”(公元前212年修)相稱的交通干線形成。
A.咸陽
B.洛陽
C.邯鄲
D.鄴
19.()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也是我國古代交通發(fā)展史上的鼎盛時期。
A.元朝
B.明朝
C.宋朝
D.隋唐時期
20.隋唐時期,形成了一個以長安、()為中心,向四面輻射的交通網(wǎng)絡。
A.蘇州
B.杭州
C.洛陽
D.揚州
二、多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20 分)
21.隋朝時修建的大運河是由()、()、山陽瀆(即邗溝)和江南河組成,溝通了四大水系。
A.靈渠
B.廣通渠
C.永濟渠
D.通濟渠
22.北宋時期,北方的( )與南方的哥窯是全國的幾大名窯。
A.官窯
B.汝窯
C.定窯
D.鈞窯
23.黃河下游河道的變遷經(jīng)歷了四個時期:春秋—(),渤海入海;金元—明嘉靖,數(shù)股匯淮入海;明嘉靖—清()四年,單股匯淮入海;1855年后,由山東利津入海
A.南宋
B.北宋
C.咸豐
D.崇禎
24.中國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是:與溫暖時期相對應的是( ),與寒冷時期相對應的是( )。
A.溫潤時期
B.冰川時期
C.洪澇時期
D.干旱時期
25.《尚書?禹貢》中“五服”指的是( )。
A.甸服和侯服
B.綏服
C.要服
D.荒服
26.下列哪些條約是清朝統(tǒng)治者與俄國簽訂的條約。( )
A.《璦琿條約》
B.《尼布楚條約》
C.中俄勘分西北界條約》
D.《伊犁條約》
27.下列哪個我國古代的朝代沒有以長安為都城?( )。
A.北宋
B.唐
C.明
D.東晉
28.漢代時中國絲綢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已經(jīng)傳到了()和()。
A.東亞
B.西亞
C.東南亞
D.南亞
29.我國唐朝時,可以途經(jīng)以下哪幾條海道去日本?( )
A.渤海道
B.新羅道
C.南島路
D.大洋路
30.中國歷史時期氣候中有四個溫暖期,即( )、( )、 ( )、( )為溫潤時期。
A.前3000年-前1100年
B.前770年-公元初
C.600年-1000年
D.1200年-1400年
三、判斷題 (共 20 道試題,共 40 分)
31.書院的出現(xiàn)是在唐朝。
32.僅就森林來說,大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四分之三。
33.1976年7月,唐山發(fā)生大地震,造成24萬人死亡, 為20世紀地震死亡人數(shù)最高記錄。
34.宋時王安石認為“南方下國,不宜多冠士”。
35.東北地區(qū)的森林,主要包括大、小興安嶺及長白山的森林,是我國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
36.前3000年——前1100年, 前770年——公元初,600年——1000年,1200年——1400年,為寒冷時期。
37.黃河從河源到入???,流經(jīng)了我國的四個不同的高度段即四個階梯: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蒙古高原和華北平原。
38.唐代以后,全國經(jīng)濟重心開始南移至江淮流域,形成了政治、軍事中心與經(jīng)濟中心相分離的局面,北方為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南方為經(jīng)濟中心。
39.我國的“六大古都”是:長安、洛陽、開封、北京、南京和成都。
40.在我國,地方行政管理始于秦朝時期的郡縣制。
41.明朝進士以江蘇最多,浙江其次。
42.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人口南遷是在安史之亂之后。
43.《華陽國志》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
44.清代時,經(jīng)濟繁榮的中小市鎮(zhèn)有如漢口鎮(zhèn),有“九省通衢”之稱。
45.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時間界限為:從新石器時代到現(xiàn)代地理學的時間為上限。
46.洛陽南北有山,東邊有成皋,西邊有崤澠,是四山之中。
47.我國產(chǎn)鹽歷史很久,有4000多年了。鹽有海鹽、池鹽、井鹽和礦鹽之分。
48.青州,土為白墳即灰壤,肥力上下,為第三級。
49.歷史人口地理是研究歷史時期人口數(shù)量的變化、地域分布和遷徙原因與發(fā)展的規(guī)律。
50.乾隆59年平定準噶爾叛亂,因其地處中國西部,稱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qū)。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