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春學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在線作業(yè)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30 道試題,共 60 分)
1.“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第二個“一百年”是指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達到這樣的目標:( )
A.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
B.經濟更加發(fā)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
C.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D.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在中共八大上( )作了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
A.鄧小平
B.劉少奇
C.周恩來
D.毛澤東
3.( )年,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chuàng)造性地基本完成了對農業(yè)、對手工業(yè)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從而實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A.1950
B.1953
C.1956
D.1958
4.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是( )
A.辛亥革命
B.五四運動
C.五卅運動
D.國民革命
5.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制度中,( )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xié)商機構。
A.政黨協(xié)商
B.人大協(xié)商
C.基層協(xié)商
D.人民政協(xié)
6.( )成為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思想先導。
A.中共十一大宣告“文化大革命”結束
B.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C.科學地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D.《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
7.辛亥革命與戊戌變法的不同之處是,辛亥革命( )
A.由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領導和發(fā)動的
B.以挽救民族危機、發(fā)展資本主義為目的
C.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
D.改變了中國的國體
8.1951年底至1952年春,中國共產黨在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中開展的運動是( )
A.肅反運動
B.整風、整黨運動
C.“三反”運動
D.“五反”運動
9.1988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建立的經濟特區(qū)是( )
A.海南經濟特區(qū)
B.珠海經濟特區(qū)
C.廈門經濟特區(qū)
D.深圳經濟特區(qū)
10.在民主革命取得全國性勝利之后,中國開始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在此階段,中國存在著兩種基本的矛盾:國外的主要是中國和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國內的主要是( )。
A.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B.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V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
C.人民對于建立先進工業(yè)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yè)國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
11.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 )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
A.黨的領導
B.人民當家作主
C.依法治國
D.政治體制改革
12.標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是( )
A.新文化運動
B.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C.五四運動
D.辛亥革命
13.在中共八大上,陳云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
A.雙重監(jiān)督
B.“三個主體,三個補充”
C.健全法制
D.“兩條腿”走路
14.洋務派興辦的民用企業(yè)多數(shù)采取了( )的方式。
A.官辦
B.官督商辦
C.官商合辦
D.商辦
15.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反侵略斗爭失敗的最根本原因是( )
A.社會制度腐敗
B.經濟技術落后
C.思想文化保守
D.軍事裝備落后
16.( )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xiàn)代化經濟體系的戰(zhàn)略支撐。
A.改革
B.創(chuàng)新
C.開放
D.科技
17.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提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學說的是
A.劉少奇
B.毛澤東
C.陳云
D.周恩來
18.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績是( )
A.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
B.結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C.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D.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19.1928年底,在東北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的是( )
A.張作霖
B.張學良
C.閻錫山
D.楊虎城
20.不屬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本特征的是( )。
A.資本-帝國主義日益成為支配中國的決定力量
B.中國封建勢力日漸衰敗并同外國侵略勢力勾結
C.中國新興的資本主義經濟已經產生并迅猛發(fā)展
D.近代中國各地區(qū)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fā)展不平衡
21.中國反動勢力的政治代表,在辛亥革命失敗以后的一個時期,主要是( )。
A.北洋政府
B.南京政府
C.武漢政府
D.廣州政府
22.( )年,中國共產黨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開始進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制定和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A.1950
B.1953
C.1956
D.1958
23.抗日民主政權的“三三制”原則是指( )。
A.進步勢力、中間勢力、頑固勢力各占三分之一
B.共產黨、國民黨、民主黨派各占三分之一
C.共產黨員、黨外進步分子、中間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D.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各占三分之一
24.在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中,把優(yōu)先發(fā)展( )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
A.輕工業(yè)
B.農業(yè)
C.重工業(yè)
D.國防工業(yè)
25.康有為創(chuàng)立的宣傳維新思想的新式學堂是( )。
A.時務學堂
B.萬木草堂
C.京師大學堂
D.同文館
26.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權的( )
A.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B.封建宗法等級制度
C.君主立憲制
D.宗族家長制
27.重慶談判,國共雙方簽署的協(xié)定是:( )
A.《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C國共談判協(xié)定
B.重慶談判紀要
C.《國共重慶談判協(xié)定》
28.新民主主義社會屬于( )。
A.封建主義體系
B.資本主義體系
C.社會主義體系
D.半殖民地半封建體系
29.我國社會主義改革是一場新的革命,其性質是
A.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
B.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根本變革
C.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
D.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0.中國歷史上第一步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是( )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欽定憲法大綱》
C.《中華民國約法》
D.《中華民國憲法》
二、多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20 分)
31.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口號是( )
A.民主
B.進步
C.科學
D.創(chuàng)新
32.八七會議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次會議( )
A.決定舉行秋收起義
B.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
C.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D.批判和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33.黨的十八大以來,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工作深入推進,( )建設相互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
A.法治生活
B.法治國家
C.法治政府
D.法治社會
34.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存在的兩個戰(zhàn)場分別是指( )
A.正面戰(zhàn)場
B.前方戰(zhàn)場
C.后方會戰(zhàn)
D.敵后戰(zhàn)場
35.新文化運動的歷史作用包括( )
A.沉重打擊了統(tǒng)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tǒng)禮教
B.啟發(fā)了人們的民主覺悟
C.推動了現(xiàn)代科學在中國的發(fā)展
D.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fā)奠定了思想基礎
36.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策略總方針是( )
A.發(fā)展進步勢力
B.爭取中間勢力
C.消滅頑固勢力
D.孤立頑固勢力
37.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隊伍主要包括( )
A.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的精神領袖
B.五四愛國運動的左翼骨干
C.一部分原中國同盟會會員
D.辛亥革命時期的活動家
38.鄧小平的“南方談話”中,明確提出了判斷改革開放姓“社”姓“資”的標準,即:“三個有利于”。具體包括: ( )
A.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滿意度
39.五四運動爆發(fā)的歷史條件包括( )
A.新的社會力量的成長、壯大
B.新文化運動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C.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D.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40.2017年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 )的攻堅戰(zhàn),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A.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B.精準脫貧
C.污染防治
D.完善市場監(jiān)管機制
三、判斷題 (共 10 道試題,共 20 分)
41.統(tǒng)分結合”的農村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普遍實行,促進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的解體。( )
42.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跟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跟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 )
4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 )
44.1954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 )
45.從現(xiàn)在到205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 )
46.“三座大山”指的是帝國主義、半殖民半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
47.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
48.1953年基本完成了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基本改造。( )
49.延安整風運動的中心內容是反對宗派主義。( )
50.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不再是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的革命聯(lián)盟,而是一個由代表地主階級、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集團所控制的政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