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下)1538》23春在線作業(yè)2-00001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40 分)
1.常見古書術(shù)語錯誤的是:()
A.之言、之為言。必然是“聲訓(xùn)”除了釋義外,釋者與被釋詞有時是同音關(guān)系,有時是雙聲疊韻的關(guān)系。
B.讀為、讀曰。用本字來說明同音字。
C.讀如、讀若。一般用來注音。有時說明假借字。
D.謂。被釋詞放于其前。以具體釋抽象,或以一般釋特殊
2.我國目前收集漢字最多的字典是( )
A.《康熙字典》
B.《漢語大字典》
C.《中華字?!?/span>
D.《詞源》
3.以下關(guān)于唐詩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唐以前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B.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古體詩又叫古風(fēng)。
C.超過八句的叫做排律。
D.絕句分為古絕和律絕。古絕一般只限于五絕
4.注解常見的情況不包括:( )
A.釋詞
B.串講。把一句或幾句連串起來講解。
C.通釋全章大意。使文章的意義更為明確
D.領(lǐng)會全文的中心思想
5.按照傳統(tǒng)的“六書”體例,“眉”字應(yīng)屬( )
A.象形
B.指事
C.會意
D.形聲
6.下列各句中的加點詞其古今詞義的發(fā)展變化屬于詞義擴(kuò)大的是( )
A.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
C.清宮除道,張樂設(shè)飲。
D.交通王侯。
7.漢字起源有種種傳說,不屬于起源傳說的是( )
A.八卦說
B.結(jié)繩說
C.倉頡造字說
D.圖畫說
8.關(guān)于《詞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1915商務(wù)印書館,陸爾奎、方毅等人編寫,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語詞為主,兼顧百科常識的大辭書
B.音序排列法
C.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明代李光地《音韻闡微》的改良的反切?;镜於藵h語現(xiàn)代詞典的編纂體例格局
D.1958年修訂為“以語文為主,百科為輔”的工具書,吳澤炎、黃秋耘、劉葉秋負(fù)責(zé)。采用注音字母注音和《廣韻》的反切。
9.關(guān)于四角號碼查字法,錯誤的是( )
A.漢字方形有四個角,角的形式共十種
B.用0至9代表
C.角的順序是左下角、右上角、左上角、右下角
D.每字得四碼
10.下列四組形聲字中,屬內(nèi)形外聲的一組是( )
A.超街碧岡
B.風(fēng)瓣聞閩
C.閣圍屈覺
D.辯鳳國裹
二、判斷題 (共 30 道試題,共 60 分)
11.唐人為漢下其他古書注釋。唐代司馬貞《史記正義》和張守節(jié)《史記索引》;唐代李善注和五臣注蕭統(tǒng)《文選》。
12.元代周德清根據(jù)北曲寫成《中原音韻》分平水韻為十八韻部。
13.用“粘”“對”和用韻規(guī)則,可以從近體詩的三種平仄格式,得出以三種不同平仄格式的律詩的三種基本格式。
14.句句入韻的詩歌,因相傳漢文帝作柏梁臺,與群臣共賦七言聯(lián)句,句句入韻,故名柏梁體。如曹丕的《燕歌行》。
15.《文心雕龍?聲律》提到“聲律”的問題,北朝沈約發(fā)明四聲,寫作《四聲譜》。
16.古今字與假借字的關(guān)系:二者有交叉現(xiàn)象。古今字立足于時代的不同和用法的分工,假借字則立足于文獻(xiàn)中文字所表示的意義跟它的本義是否有關(guān)。
17.以本義為起點,向著同一方向遞相派生出幾個意義的引申脈絡(luò),叫連鎖式引申。
18.詞義引申的趨勢:1)從一般到個別。如“江”從專稱長江引申為泛指河流。2)從具體到抽象。如“道”由道路引申為途徑、方法。
19.律詩最終完成于唐末的沈佺期、宋之問之手。
20.判斷句是根據(jù)謂語的性質(zhì)給句子分類得出來的一種句型。所謂判斷句一般是用名詞或名詞性詞組作謂語的句子,對事物的屬性作出判斷,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21.注解中串講的意思是把一句或幾句連串起來講解。
22.近代學(xué)者嚴(yán)復(fù)概括歸納了三項翻譯原則:“信﹑達(dá)﹑雅”?!靶拧敝缸g文要忠實于原文的意思,要準(zhǔn)確。
23.清代阮元《經(jīng)籍籑詁》,一部專門收集唐前各種古書注解的字典。
24.《詩經(jīng)》押韻主要格式:隔句押韻的句尾韻;首句入韻而后隔句押韻的句尾韻。
25.姚鼐《古文辭類篹》把文章分為十四類。
26.語言是不斷變化的,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語法﹑詞匯)都在變化。與詞匯相比,語音的變化相對要快一些。
27.古代拼音排序按照平水韻106韻排列(上、下平聲各15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
28.六朝賦是俳賦,又叫駢賦。篇幅短小,用韻。駢偶、用典,實際為押韻的駢體文。
29.古今聲調(diào)的變化:中古的聲調(diào)是平上去入四類。從元代以后,北方話中不僅入聲韻消失了,而且入聲調(diào)也轉(zhuǎn)入了其他的聲調(diào)。
30.文字的創(chuàng)造時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則。
31.《辭源》1915商務(wù)印書館,陸爾奎、方毅等人編寫,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語詞為主,兼顧百科常識的大辭書。
32.主動句: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達(dá)動作行為的發(fā)出者,即施事者,如我讀書。
33.四言詩句式一般為二二,五言詩為二三,七言詩為四三。
34.曲有南曲北曲之分。北曲有雜劇和散曲。散曲有小令和套數(shù)兩種形式。
35.賦的結(jié)構(gòu):前面有序,中間為賦,后有“亂”或“訊”等。
36.“臭”古義是難聞的氣味,今義是氣味。
37.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對偶叫對仗。
38.凡文獻(xiàn)中的用字,如果它所記錄的詞不是該字的本義或引伸義,這個字就是異體字。
39.清代研究《說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疏》、王筠《說文句讀》、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
40.詞義變化的類型:從古今詞義的范圍著眼,可以把詞義的變化分為詞義的縮小、詞義的擴(kuò)大、詞義的轉(zhuǎn)移三類。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xué)習(xí)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