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業(yè)2
共35道題 總分:100分
一、單選題(共20題,40分)
1.在勞動資料中,最能標志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因素是()
A、生產工具
B、運輸設備
C、傳動裝置
D、動力系統(tǒng)
2.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對經濟生活進行干預和調節(jié),實質是()
A、促使資本主義穩(wěn)定增長
B、消除經濟危機
C、改善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條件
D、維護壟斷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
3.資本主義工資之所以掩蓋了剝削,是由于它()
A、表現(xiàn)為勞動的價值或價格
B、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勞動者必要勞動時間創(chuàng)造的價值
4.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
A、只具有歷史進步性
B、只具有階級局限性
C、既具有歷史進步性又具有階級局限性
D、既沒有歷史進步性也沒有階級局限性
5.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決定人的本質的是()
A、人的社會屬性
B、人的生理結構
C、人的心理狀況
D、人的自然屬性
6.恩格斯認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
A、哲學與人類生存活動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問題
B、人與周圍世界的基本聯(lián)系問題
C、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D、關于人的本質問題
7.真理的價值問題是指()
A、真理是否與對象相符的問題
B、真理是否能滿足人的需要的問題
C、真理是否具有客觀性的問題
D、真理是否發(fā)展的問題
8.“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北砻?)
A、意識是人腦中特有的物質
B、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C、觀念的東西和物質的東西沒有本質區(qū)別
D、人腦是意識的源泉
9.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這里說的“客觀實在”是指()
A、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
B、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和結構
C、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不能被人們所認識
10.認識發(fā)展過程的第一次飛躍是()
A、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B、從感覺和知覺到表象的過程
C、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
D、從意識到物質的過程
11.古代哲學家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這句話體現(xiàn)的哲學道理是()
A、物質運動規(guī)律具有普遍性
B、物質運動規(guī)律具有重復性
C、物質運動規(guī)律具有穩(wěn)定性
D、物質運動規(guī)律具有客觀性
12.馬克思主義理論從狹義上說是()
A、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學說體系
B、關于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
C、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學說體系#關于資本主義轉化為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的學說
D、馬克思和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 。
13.事物的質是指()
A、事物的規(guī)模和發(fā)展程度
B、事物中所包含的維持其存在的方面
C、事物保持其質的量的限度
D、使事物成為它自身并區(qū)別于他事物的內在規(guī)定性
14.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生產資料的價值()
A、隨著生產耗費而逐漸消失
B、能夠發(fā)生價值增殖
C、借助具體勞動轉移到產品中去
D、借助抽象勞動而再生產出來
15.加快資本周轉可以提高年剩余價值量和年剩余價值率,根本原因是()
A、預付可變資本增加了
B、實際發(fā)揮作用的可變資本增加了
C、剩余價值率提高了
D、產品的生產成本降低了
16.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的錯誤是()
A、否認物質的客觀性
B、把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理論與哲學的物質范疇相混淆
C、否認物質的可知性
D、把可直接感知的實物當作世界的本原
17.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非公有制經濟是()
A、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質的經濟
D、逐步向公有制過渡的經濟
18.金融寡頭在經濟上的統(tǒng)治是()
A、通過“個人聯(lián)合”實現(xiàn)的
B、通過“參與制”實現(xiàn)的
C、通過工業(yè)壟斷實現(xiàn)的
D、通過銀行壟斷實現(xiàn)的
19.意識對物質反作用的基本途徑是()
A、個人的主觀努力
B、社會實踐
C、社會的客觀物質條件
D、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的統(tǒng)一
20.馬克思主義理論從廣義上說是()
A、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也包括繼承者對它的發(fā)展
B、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學說體系
C、關于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
D、馬克思和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
二、多選題(共5題,30分)
1.在人類和人類社會形成的過程中,勞動所起的作用有()
A、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腦
B、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手
C、勞動推動了語言的產生與發(fā)展
D、勞動形成了人類的社會關系
2.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直接理論淵源是()
A、德國古典哲學
B、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C、英法空想社會主義
D、法國啟蒙思想
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是()
A、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
B、理性認識中包含感性認識
C、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
D、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認識
4.資本主義增加絕對剩余價值生產主要是依靠()
A、延長工作日
B、縮短必要勞動時間
C、增加勞動強度
D、提高勞動生產率
5.決定平均利潤率高低的因素是()
A、各部門資本總量的多少
B、各部門勞動生產率的高低
C、各部門的利潤率水平
D、各部門的資本在社會總資本中所占的比重
三、判斷題(共10題,30分)
1.勞動的二重性就是指勞動能分為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
A、錯誤
B、正確
2.主要矛盾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A、錯誤
B、正確
3.理性認識都是正確的認識
A、錯誤
B、正確
4.世界上沒有永恒發(fā)展的事物和過程
A、錯誤
B、正確
5.二元論本質上是一種唯心主義
A、錯誤
B、正確
6.跨國公司是國際壟斷同盟的當代形式
A、錯誤
B、正確
7.商品的價值是由具體勞動決定的
A、錯誤
B、正確
8.償還債務的時候,貨幣承擔的是流通手段的職能
A、錯誤
B、正確
9.生產關系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A、錯誤
B、正確
10.國體是指統(tǒng)治階級實現(xiàn)其統(tǒng)治的具體形式
A、錯誤
B、正確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