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放大學2023年秋學期《學前兒童藝術教育(音樂)》形考任【答案】

可做奧鵬全部院校在線離線作業(yè)畢業(yè)論文QQ:3230981406 微信:aopopenfd777

發(fā)布時間:2023/12/27 11:32:53來源:admin瀏覽: 0 次

形考任務一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1.加登納認為,早期兒童藝術感知發(fā)展的三階段是(    )。

A.前符號階段

B.符號運用階段

C.審美形式感形成

D.(8歲后)繼續(xù)進步與可能的退步階段

 

2.以下屬于幼兒音樂學習中的核心經驗的是(    )。

A.合拍做動作

B.合音樂結構做動作

C.具有旋律輪廓線地歌唱

D.用語言描述音樂內容與形式

 

3.幼兒園音樂教育跨領域目標包括(   )。

A.學習品質

B.問題解決

C.反思性思維

D.與人合作

 

4.幼兒音樂感受系統(tǒng)發(fā)展的特征有(   )。

A.幼兒音樂感受系統(tǒng)發(fā)展的特征有(   )。

B.運動是幼兒對音樂感興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C.讓幼兒感興趣的音樂作品類型是“關于”某些事情的音樂

D.8歲后處在繼續(xù)進步與可能的退步階段

 

5.幼兒園音樂教育音樂領域總目標是(   )。

A.感受

B.理解

C.表現

D.創(chuàng)造

 

6.用于幼兒進行身體動作表現的器樂曲具有(    )的特點。

A.具有音樂內容形象,再現特征明顯

B.句式規(guī)整,段落對比性強

C.音樂情緒風格歡快活潑,織體豐厚

D.樂曲內容容易激發(fā)幼兒動作表達的欲望

 

7.用于幼兒進行嗓音表現(歌唱)的歌曲具有(    )的特點。

A.歌詞生動,具有口語特征,朗朗上口

B.歌詞所描述的主題突出、故事性強

C.旋律音調與詞調吻合,易于幼兒歌唱

D.歌詞內容容易激發(fā)幼兒動作表達的欲望

 

8.由教師高控教學轉向幼兒主動學習是幼兒園音樂教學實施的基本任務。

 

9.歌曲內容情境挖掘的具體做法有兩種,第一,使角色具體化、明確化且合理化;第二,創(chuàng)設能讓幼兒做事的細節(jié)情境。

 

10.在幼兒音樂學習的核心經驗中,節(jié)奏核心經驗與旋律核心經驗屬于幼兒的音樂經驗,是標識幼兒音樂素養(yǎng)的指標。

 

11.音樂作品知識形態(tài)轉換是指把音樂作品抽象聽覺符號翻譯成用來讓幼兒看并讓幼兒看得懂的內容情境。

 

12.音樂能力是指個體在從事表演、編創(chuàng)等音樂實踐活動時表現出來的操作水平。

 

13.人們對節(jié)奏的感受離不開肌肉活動,離不開動作。

 

14.加登納認為,要想理解兒童的藝術發(fā)展就需要理解生命過程中的三大系統(tǒng):制作系統(tǒng)、知覺系統(tǒng)和感受系統(tǒng)。

 

15.器樂曲內容形象挖掘一般經歷兩個步驟:第一,分析音樂的句段結構,旨在捕捉到具體的內容形象;第二,用身體動作把內容形象表現出來,旨在確認與沉淀音樂內容形象。

 

16.對于一個ABA三段體的音樂作品,教師可直接通過讓幼兒用耳朵聽的方式讓其回答這個曲子有幾段,哪兩段是重復的,沒必要通過設置情境中的角色沖突來解釋這首曲子的三段結構。

 

17.幼兒的音樂發(fā)展集中體現在節(jié)奏、旋律與音樂性質辨別三種能力上。

 

18.幼兒園音樂教學的性質是間接教學,以游戲或問題情境為中介迂回地傳遞教學意圖。

 

19.在師幼互動中教師針對幼兒回應問題或命令行為做出的反應,具有向幼兒傳遞感情、支持幼兒思考的功能的策略是(    )。

A.提問策略

B.命令策略

C.反饋策略

D.任務意識策略

 

20.( )是以有目的的身體運動為最終結果的藝術發(fā)展系統(tǒng)。

A.制作系統(tǒng)

B.知覺系統(tǒng)

C.感受系統(tǒng)

D.傾聽系統(tǒng)

 

21.向幼兒尋求“怎么樣/為什么”等內容答案的問題是(    )。

A.封閉性提問

B.說明性提問

C.解釋性提問

D.求證性提問

 

22.在兒童音樂能力發(fā)展的(    )階段,兒童能學習基本的節(jié)奏技能,能靈活地歌唱,進行演奏的實驗,能掌握音樂主題,能掌握音樂形式元素的一些特質。

A.前符號階段

B.符號掌握階段

C.符號運用階段

D.繼續(xù)進步與可能的退步階段

 

23.(    )是情感為最終結果的藝術發(fā)展系統(tǒng)。

A.制作系統(tǒng)

B.知覺系統(tǒng)

C.感受系統(tǒng)

D.傾聽系統(tǒng)

 

24.(    )經驗在音樂學科中處于基石位置,所有其他音樂經驗都是在穩(wěn)定拍感的前提下建立起來的。

A.拍子穩(wěn)定

B.句子分析

C.旋律準確

D.動作表達

 

25.根據英國音樂心理學家舒特·戴森歸納的早期兒童音樂能力發(fā)展的一般年齡特征,(    )兒童在歌唱的音高方面已較為準確,明白有調性的音樂比不成調的音的堆砌好聽。

A.3-4歲

B.4-5歲

C.5-6歲

D.6-7歲

 

26.(    )是以識別為最終結果的藝術發(fā)展系統(tǒng)。

A.制作系統(tǒng)

B.知覺系統(tǒng)

C.感受系統(tǒng)

D.傾聽系統(tǒng)

 

形考任務二

試卷總分:100  得分:92

1.一般情境歌唱教學模式實施中教師指導策略包括(    )。

A.內容感受環(huán)節(jié)的提問策略

B.拍子感受環(huán)節(jié)的示范策略

C.身體動作表現環(huán)節(jié)的講解與評價策略

D.歌曲表現環(huán)節(jié)的重復策略

 

2.幼兒音樂欣賞的特點是(    )。

A.喜歡聲音飽滿豐富、情緒愉悅濃烈的音樂

B.喜歡音樂的內容

C.喜歡安靜地傾聽音樂

D.喜歡在運動中感受音樂

 

3.幼兒歌曲學習中的核心經驗有(   )。

A.合拍做動作

B.有旋律輪廓線地歌唱

C.用動作描述音樂內容與形式

D.用語言描述音樂內容與形式

 

4.為音樂欣賞作品創(chuàng)編身體動作的基本原則

A.畫出音樂句段結構圖,把握音樂句段結構

B.遵循重復、對比等音樂組織手法

C.動作要與音樂的形式元素特征匹配

D.動作越簡單越好

 

5.“合句段結構做動作”核心經驗的指導要點有(    )。

A.音樂內容情節(jié)的變化即音樂句段結構的變化

B.先進行上肢動作的合拍操作,再進入合拍走路等操作

C.在探究情境中實現合句段結構做動作

D.合理地采用圖譜

 

6.歌唱活動中,為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應注意(    )。

A.選擇最簡單、最容易合拍的上肢動作

B.動作拍率以慢為主

C.動作方位變化越少越好

D.弱起拍歌曲強拍出動作

 

7.歌唱活動中“合拍做動作”核心經驗的指導要點是(   )。

A.合拍的要旨不是打出拍子,而是打出穩(wěn)定的拍子

B.教師在恰當的時間、以合適的方法提升與精練幼兒的動作

C.引導幼兒合拍不能靠語言指令,而要靠教師準確示范

D.歌唱教學中動作合拍主要指上肢動作合拍

 

8.念白是與樂句同時出現的一種口頭指令,旨在提醒幼兒身體動作要領與拍點位置。念白主要用于集體舞教學中,當音樂欣賞教學中出現合拍有難度的音樂段落時,教師也需要采用念白策略以降低幼兒的合樂難度。

 

9.口頭預令是以口語的方式在樂句出現之前預先發(fā)出合拍做動作的指令,它是以身體動作為媒介展開音樂欣賞教學的核心教學技能。

 

10.一般情境歌唱教學模式是指設置的游戲情境貫穿教學活動始終,課堂互動是游戲情境中角色之間互動的一種教學模式。

 

11.幼兒是天生的頭聲說話者與歌唱者。

 

12.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由拍子感受環(huán)節(jié)轉向合拍表現環(huán)節(jié)時的動作層級依次為上肢動作-下肢動作-同伴合作動作-加器械動作。

 

13.音樂作品形式性是指音樂作品中涉及由句法與非句法元素組成的作曲或即興的音樂設計。

 

14.故事性歌曲是指歌詞內容包含角色與情節(jié)兩因素的歌曲,教師可以直接提三個問題:是誰、在哪里、在干什么。

 

15.音樂作品再現性是指音樂作品中的句法與非句法形式主要用來描繪或刻畫人、物、地點、事件等客觀現實的性質。

 

16.音樂作品的表現性是指音樂作品的八大音樂元素對人類情感、情緒的表達性質。

 

17.幼兒園歌唱教育活動是指針對某一歌曲展開的音樂實踐活動,最終采用的音樂表現媒介為嗓音。

 

18.在游戲情境歌唱教學模式中,作為明線的游戲情節(jié)環(huán)節(jié)與作為暗線的音樂心理過程環(huán)節(jié)是共存統(tǒng)一的。

 

19.4-5歲幼兒一般能達到的音區(qū)是(    )。

A.d1-b1

B.c1-c2

C.d1-d2

D.c1-d2

 

20.以下樂曲中,屬于句式規(guī)整的再現性成人器樂曲的是(    )。

A.《野蜂飛舞》

B.《喜洋洋》

C.《動物狂歡節(jié)》

D.《彼得與狼》

 

21.5-6歲幼兒一般能達到的音區(qū)是(    )。

A.d1-b1

B.c1-c2

C.d1-d2

D.c1-d2

 

22.以下樂曲中,屬于句式規(guī)整、童趣盎然的再現性器樂曲的是(    )。

A.《野蜂飛舞》

B.《喜洋洋》

C.《金蛇狂舞》

D.《彼得與狼》

 

23.3-4歲幼兒一般能達到的音區(qū)是( )。

A.d1-b1

B.c1-c2

C.d1-d2

D.c1-d2

 

24.單一角色戲劇性假扮游戲情境設計特別適宜角色意識已經建立起來的(    )幼兒。

A.托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25.以下樂曲中,屬于句式不規(guī)整的再現性器樂曲的是(    )。

A.《野蜂飛舞》

B.《喜洋洋》

C.《動物狂歡節(jié)》

D.《彼得與狼》

 

26.戲劇性假扮游戲與傳統(tǒng)游戲整合類型的游戲情境設計特別適宜角色意識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的(    )幼兒。

A.托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形考任務三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1.導致幼兒演奏不合拍的原因主要有( )。

A.需要集體協作,學習難度上升

B.身體動作本身沒有合拍,由身體動作遷移到演奏的基石不穩(wěn)

C.不熟悉樂器敲擊方法或敲擊方式太難,被樂器演奏方式制約

D.表演媒介有難度與外置特性,導致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

 

2.一般情境集體舞教學模式實施中的教師指導策略主要有(    )。

A.念白策略

B.動作層級推進策略

C.動作模型策略

D.示范啟發(fā)策略

 

3.集體舞活動中,隨樂合規(guī)則做動作核心經驗的指導要點是(   )。

A.建立隊形變換中合作做動作所必需的常規(guī)

B.隨樂合作做動作是動作層級推進中的最后一級

C.隨樂合規(guī)則做動作是動作層級推進中的最后一級

D.在按規(guī)則做動作的那一句或一段音樂上,采用“停留”強化策略

 

4.游戲情境集體舞教學模式實施中的教師指導策略主要有(    )。

A.念白策略

B.動作層級推進策略

C.動作模型策略

D.示范啟發(fā)策略

 

5.音色探究包括(   )。

A.探究生活環(huán)境中的音色

B.探究自然界的音色

C.音色綜合探究

D.各種動物的音色

 

6.集體舞學習中幼兒與舞伴進行情感交流的方式有(    )。

A.非接觸性動作交流方式

B.語言交流方式

C.眼神交流方式

D.身體接觸交流方式

 

7.幼兒園打擊樂器包括(    )。

A.皮革類

B.木質類

C.金屬類

D.散響類

 

8.教學常規(guī)是指把教學中具有重復性特征的規(guī)范、秩序與行事方式固定下來,成為教師或幼兒的行為習慣,以提高教學有效性。

 

9.幼兒園集體舞教育活動指以一個音樂作品為單位,基于對此音樂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感受,最后走向具有舞伴與隊形、集體協作完成的律動表現,旨在促進幼兒音樂與社會性發(fā)展的一種音樂實踐活動。

 

10.幼兒打擊樂演奏的方式主要是音色探究和拿器械身體動作表演兩種。

 

11.在一般情境集體舞教學中,教師為ABC三段體音樂設計集體舞動作時,必須要有隊形變換動作,設計思路是:隊形變換動作放在A段,即興動作放在B段,C段主要用于情緒與動作調整。

 

12.打擊樂演奏之前,教師要確認幼兒能夠合拍做動作。

 

13.在打擊樂教育活動中,樂器數量以3-4件為宜,且每件樂器來自不同類別。

 

14.一般情境打擊樂教學模式由音樂內容與形式感受—音樂形象與樂器配對—徒手演奏-打擊樂演奏四環(huán)節(jié)程序構成。

 

15.集體舞教學是為互動而“生”的。一般情境集體舞教學模式的設計重點在于針對不同結構音樂,設計出有效促進舞伴間的互動動作上。

 

16.音樂形象刻畫演奏是指幼兒通過身體動作表演感受到音樂形象,然后選擇與音樂形象特征相匹配的某種樂器,再把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形象的行為遷移到用打擊樂器演奏行為上的一種演奏方式。

 

17.集體舞教育活動方案主要由四個部分構成:音樂與媒介材料、活動目標、活動準備與活動過程。

 

18.在幼兒園單圈集體舞教學中,教師站在圓圈上示范便于幼兒看清教師的運動方式與姿勢。在雙圈集體舞教學中,教師站在內圈上示范更便于全體幼兒看清。

 

19.將《搶椅子》《搶沙坑》等游戲植入集體舞教學,就形成(    )的集體舞。

A.帶有賽跑競選規(guī)則游戲情境

B.帶有爭搶競選規(guī)則游戲情境

C.帶有虛構角色游戲情境

D.帶有傳統(tǒng)游戲情境

 

20.《小象與蚊子》是(    )的打擊樂教學設計。

A.由圖形譜切入

B.由聲勢切入

C.刻畫音樂形象演奏

D.作為道具演奏

 

21.大班集體舞教育活動《套圈舞》是( )設計的集體舞。

A.帶有賽跑競選規(guī)則游戲情境

B.帶有爭搶競選規(guī)則游戲情境

C.帶有虛構角色游戲情境

D.帶有傳統(tǒng)游戲情境

 

22.將《切西瓜》《丟手絹》等游戲植入集體舞教學,就形成(    )的集體舞。

A.帶有賽跑競選規(guī)則游戲情境

B.帶有爭搶競選規(guī)則游戲情境

C.帶有虛構角色游戲情境

D.帶有傳統(tǒng)游戲情境

 

23.《拔根蘆柴花》是(    )的打擊樂教學設計。

A.由圖形譜切入

B.由聲勢切入

C.刻畫音樂形象演奏

D.作為道具演奏

 

24.《快樂的小青蛙》是( )的打擊樂教學設計。

A.由圖形譜切入

B.由聲勢切入

C.刻畫音樂形象演奏

D.作為道具演奏

 

25.大班集體舞教育活動《匹諾曹》是(    )設計的集體舞。

A.帶有賽跑競選規(guī)則游戲情境

B.帶有爭搶競選規(guī)則游戲情境

C.帶有虛構角色游戲情境

D.帶有傳統(tǒng)游戲情境

 

26.《土耳其進行曲》是(    )的打擊樂教學設計。

A.由圖形譜切入

B.由聲勢切入

C.刻畫音樂形象演奏

D.作為道具演奏

 

形考任務四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1.慶典音樂活動有三類,分別是節(jié)日慶典中的音樂活動、典禮慶典中的音樂活動以及專題音樂會。

 

2.晨間操音樂一般需要具備節(jié)奏感強、內容具有趣味性的特點。

 

3.評價量規(guī)是指一種真實性評價工具,它是對學生的作品、成果、成長記錄袋或者表現進行評價或者等級評定的一套標準。同時也是一個有效的教學工具,是連接教學與評價之間的一個重要橋梁。

 

4.在音樂區(qū)域擺放樂器時,應遵循有序的原則,樂器根據難易程度擺放,最簡單常用的打擊樂器放在柜子最上面,最難的樂器放在最下層等待幼兒發(fā)現。

 

5.在做晨間操時,應要求幼兒動作整齊劃一,同時確保幼兒心情愉悅、四肢獲得運動與鍛煉。

 

6.歌唱表現評價量規(guī)包括歌唱聲音、拍子、節(jié)奏、臉部表情、身體姿態(tài)五項內容。

 

7.在音樂區(qū)域中投放的不同種類的音樂包括表現不同歷史背景的音樂和表現不同文化與體裁的音樂。

 

8.午睡環(huán)節(jié)播放音樂應注意嚴格控制音量和音樂播放的時間長度。

 

9.自發(fā)的音樂活動是指完全由幼兒自己發(fā)起和組織的音樂活動。

 

10.幼兒園生活活動中,入園/離園、進餐、午睡環(huán)節(jié)的音樂教育的滲透會相對比較突出。

 

11.探究教學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主動參與到發(fā)現問題、尋找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從而培養(yǎng)幼兒探究興趣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

 

12.慶典音樂活動組織策略是(   )。

A.重幼兒主體,棄教師主觀

B.重全體參與,棄競爭評比

C.重創(chuàng)新玩法,輕常規(guī)練習

D.重展示展現,輕技能技巧

 

13.音樂教學游戲化質量評價的具體內容包括(   )。

A.游戲性情境特征

B.音樂性動作特征

C.教學組織特征

D.角色特征

 

14.師幼互動質量評價的具體內容包括(   )以及教育支持。

A.情感支持

B.課堂行為管理

C.課堂結果管理

D.教育過程管理

 

15.幼兒園音樂區(qū)域的特征有(   )。

A.幼兒自主化

B.音樂內容層次化

C.音樂形式多樣化

D.音樂材料操作化

 

16.一日生活中幼兒自發(fā)音樂活動類型包括(   )。

A.自發(fā)性哼唱

B.自發(fā)性身體舞動

C.自發(fā)性節(jié)奏探索

D.自發(fā)性合作演奏

 

17.音樂區(qū)域活動中教師指導策略是(   )。

A.觀察先行

B.分析制定

C.介入指導

D.反思調整

 

18.音樂教育活動方案撰寫質量評價的內容有(   )。

A.格式與表達

B.活動目標要素

C.活動準備

D.活動過程

 

19.家長可以通過(   )的形式參與幼兒園的音樂活動。

A.家庭音樂時刻

B.家庭音樂沙龍

C.家長助教

D.走進社區(qū)的音樂公演

 

20.(   )是指通過客觀測驗以外的行動、表演、展示、操作、寫作等更真實的表現來評價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實踐能力的評價方法。

A.過程性評價

B.表現性評價

C.終結性評價

D.真實性評價

 

21.( )是指在教學活動結束后為判斷其效果而進行的評價,是對課堂教學效果達成結果展開的評價。

A.過程性評價

B.表現性評價

C.終結性評價

D.真實性評價

 

22.生活活動中比較適合播放舒緩、歡快、悅耳的輕音樂,如班得瑞的自然音樂的是在( )。

A.入園環(huán)節(jié)

B.餐前環(huán)節(jié)

C.午睡環(huán)節(jié)

D.離園環(huán)節(jié)

 

23.挑戰(zhàn)性、穩(wěn)定性、舒適性和情境性是(   )質量評價的項目。

A.師生互動

B.音樂教育活動方案撰寫

C.音樂教學游戲化

D.音樂教學課堂組織

 

24.(   )是指以歌曲演唱、身體動作表演、臺詞念白等藝術綜合表演方式呈現故事內容的戲劇演出。

A.音樂欣賞會

B.合唱表演會

C.樂器演奏會

D.音樂劇表演會

 

25.(   )是一種把每個評價對象個體的過去與現在、有關側面進行比較,從而得到評價結論的教學評價類型。

A.過程性評價

B.表現性評價

C.終結性評價

D.真實性評價

 

26.在音樂區(qū)域中投放的各種圖譜、視頻、圖片等材料屬于(   )。

A.原生態(tài)材料

B.視覺類材料

C.操作類材料

D.開放類材料

 

期末大作業(yè)

試卷總分:90  得分:100

1.試論述音樂區(qū)域活動中教師四步指導策略。

 

2.1.材料:為集體舞《庫企企》設計的上肢動作是:

 A句:雙手握拳曲臂在胸前做轱轆轉動作。

 B句:雙手輪番作“爬壁”動作。

 C句:按“× × ×× ×”節(jié)奏型,右手握拳做單手振臂動作。

2.問題:根據以上材料,請回答:1.你認為這套動作有什么特點?2.闡述集體舞動作設計的原則。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作業(yè)咨詢 論文咨詢
    微信客服掃一掃

    回到頂部